2)第886章 小孝与大孝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很好!你的这一段回答,是孔子之‘学’的延伸,是‘学而篇’的延伸,是孔子学说思想内容的延伸!好!”

  “谢谢乐伯伯夸奖!”

  “其实!你这一段话,是对孝的解读:我们为什么要孝!孝的意义和作用!”

  “谢谢乐伯伯!”曾参谢道。

  嘴上是在感谢,可曾参不得不服:乐歌乐伯伯还真的不是简单人物?他是什么都懂啊!我如此编排,他都看出名堂来了!不得不服他啊!

  “再接下来,你编排了一段学长、学弟他们的讨论进去。很好!作为同学,相互讨论很正常。还有!在课堂上进行讨论,也说明你先生会教学啊!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!好!你这种编排很好!”

  “谢谢乐伯伯!”

  “但是!”乐歌话锋一转,说道:“可以删除一些内容、废话的!”

  “哦?”曾参一听,急忙把《论语》拿了起来,认真地看了起来。

  “你可以把这一段编排进去,其他的都删除!不不不!我只是提出参考意见,你自己作主吧!”

  “那么?乐伯伯!我?”曾参看了看,决定道:“要不?我把这一段编写进去,其他的都删除掉!如何?”

  “哪一段?”

  “子禽问于子贡曰: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求之与?抑与之与?子贡曰: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
  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“子禽问子贡说:老师到了一个国家,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。他是好管闲事、多嘴多舌呢?还是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的?子贡说:老师温良恭俭让,所以,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,老师并不是好管闲事、多嘴多舌。但他的好管闲事,多嘴多舌,或许与别人的好管闲事,多嘴多舌不同吧?人家愿意告诉这些,而不是他打听的。”

  “你在这里是以先生为比方,来说明修养的吧?”

  “是!”

  “然后!就有先生的回答,说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人品、修养!”

  “是!”

  “你先生说:父在,观其志。父没,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哦!这里多出一个子禽,子禽是谁啊?好像我听说过?这个名字?我?”

  子禽:姓陈名亢,字子禽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未载此人,所以有人说子禽非孔子学生。

  “子禽是一个拜访者,也算是先生的学生吧!”

  “哦?”

  “先生说:父亲在世的时候,要观察子女的志向。看他们有没有正确的志向,给予正确的指导;一个人的父亲死后,要考察这个人的行为;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,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。”

  “你先生的意思是:观察一个人的人品,要看其家庭教育,父母长辈品德。父母长辈品德不行,子女也好不到哪里去!是吧?”

  “也有这个意思!”曾参道:“先生的意思主要是请‘孝’!遵循‘父之志’为孝。”

  “其实!你先生的这句话,很容易让人误解!”

  “是嘛?”

  “你想想?一个人如此这般为了孝,跟好学好跟坏学坏,是不是?要是父母长辈品德不好呢?是不是?我们也要为了孝,跟着学习?”

  “这个?”

  “所以说!你先生的学说思想,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基础上的,而不是放之四海皆为准的真理!”乐歌解读道:“有了孔子的这句话,那些品德不好的父母长辈,就可以拿这句话来压制儿孙晚辈了。要是违背了他们的意愿,他们就说你不孝!”

  曾参争辩道:“孝不分好人与坏人!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“孝跟人品没有关系!”曾参解读道。

  “你?”

  “孝归孝!”

  “你?”乐歌气道:“那还要孝做什么?坏人也有孝道?”

  “坏人也有孝道!”

  “怪不得你先生的学说思想那么多人追捧了?原来如此!”

  “难道不是么?”曾参一脸无辜地朝着乐歌摊了摊双手。

  乐歌一脸地哭笑不得!他不得不承认:坏人也有孝道。只是!他们的孝道孝敬的是他们自己。这是“小孝”,而非“大孝”。大孝孝及他人、天下!

  小孝自私,大孝为公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