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03章 乐歌谈周礼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这是礼的来源和传承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?为什么要说礼的来源和周礼呢?”乐歌问道。

  “为什么?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我是想告诉你!曾子!曾参!”乐歌加重语气道。

  “乐伯伯!”曾参又赶紧应了一声。

  “我是想告诉你:你要认清礼的作用和性质。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

  “不不不!我的意思是!”乐歌赶紧解释道:“你编写的这个‘礼乐篇’(八佾篇),都是一堆废话!”

  “乐伯伯!呜呜!”曾参一听,当场沮丧起来。

  心想:今天这是怎么了?乐伯伯脾气这么不好?

  真的!是不是昨晚伯母没有满足你?没有让你开心、爽?还是?你发现自己不行了?所以!今天的火气大,把火气撒到我身上来了?

  见曾参没有强调,反而示弱,乐歌也拿他没辙。只得说道:“我不讲理论了,讲理论了你也听不懂,听不进去。你们的思维模式就那样,只能就事论事,不能整体逻辑思维。”

  “什么是逻辑思维?”曾参问道。

  “说了你也不懂,不如不说!还是用事例来说吧!只有用事例来说,你才能懂!什么叫逻辑思维?就是一环扣一环的思维方法,就是要有联系的道理。一环扣一环是不是有道理?一环扣一环,就是叫‘逻辑’。唉!”

  “哦?”曾参似懂非懂地应道。

  国人的脑发育、思维发育,在战国时期有一次很大地飞跃。

  在老子时期,以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为例,明显还停留在“类比思维”阶段。在之前!以《周易》的占卜为例,明显还停留在“类比选择思维”阶段。类比选择思维,也就是占卜思维。而到了孔子时期,明显是往感性思维、形象思维方面发展了。而到了庄子的《庄子》时期,才有了一定地“逻辑思维”……

  “不说逻辑思维了!就说实际的!说事例吧!你先生讲的这些‘周礼’,你编排的《论语》这个‘礼乐篇’,我为什么说它是废话呢?是因为!你和你先生都没有考虑到礼的环境!”

  “环境?礼的环境?”

  “你跟谁讲礼?你跟君王讲礼?你跟季平子讲礼?你算什么?你能要求领导、上级讲礼?或者说!你能要求上级领导如何如何?你?是不是?”

  “这个?”

  “所以说!你编排的这个‘礼乐篇’,就是一堆废话。”

  “可社会需要礼节、礼仪啊?”曾参争辩道。

  “社会是需要礼仪、礼节,但是!是在特定环境下,而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!礼仪、礼节包括律法,都不是一成不变的!都是在变的!知道么?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去学习礼仪、礼节、律法,而不是教条!”

  “我先生的周礼、礼节、礼仪怎么就变成教条了呢?”曾参争辩道。

  “别人都不听,你纠结这些有什么用呢?是不是?所以说!你的这个‘礼乐篇’(八佾篇),就是一堆废话!”

  “这?”曾参要跟乐歌急。

  “但是!”乐歌不想争辩,说道:“作为你先生孔子学说思想的一部分,是可以编排进《论语》的。”

  “这?”曾参有些脑断路,但还是及时恢复过来。赶紧应道:“谢谢乐伯伯!谢谢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