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12章 孔子谈仁(1)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要理想、梦想,但理想、梦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。不然!就变成空想、梦想、不切实际的幻想、YY。最终!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生活的。

  曾参见乐歌乐伯伯催促了,这才把竹简拿起来,念他编排的“仁篇”内容。

  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。

  曾参翻译道:“先生说: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士,他有志于去实行圣人的道理,报国为民,但又以自己吃得不好、穿得不好为耻辱,对于这种人,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解释道:“先生认为,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,在意于自己的得失,这个人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。有远大志向的人应该是那种把国、民、他人放在第一位,有奉献精神。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享受、报酬,再想着如何去施展自己的才华。一个人只有先奉献,人们才能看到你的价值!”

  “嗯!”乐歌应道:“我已经说过了!孔子的品德是好的!值得我们学习!”

  “谢谢!”

  “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

  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翻译道:“先生说:“君子对待天下的人和事,既不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偏向,也不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冷漠、疏远,按照恰当的原则与方式来对待一切人、事。”

  “嗯!”

  “先生认为:做人心胸要广阔些,不能厚此薄彼,看问题处理矛盾要公正。”

  “嗯!听懂了!继续往下面读!”乐歌应道。

  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说:“君子心里装的是道德,想着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,不违背律法规定。小人心里装的是乡土,想着如何做一个得到周围人认可的人;君子心里装的是法制,带头遵守,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。小人心里装的是恩惠,算计着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恩惠。”

  “好!说得好!”乐歌叫好道。

  “先生在这里讲的是: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,讲的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。”

  “嗯!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,原因就在这里!看问题还是很清楚的。看人还是很清楚的。”乐歌赞叹道。

  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应道:“先生说:以追求利益为目的,而不讲仁德,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。”

  “这话也说对了!往下说!”乐歌应道。

  子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,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翻译道:“先生说:把礼让当作国家的律法,以此去约束、规范人们的行为,那还会有人不讲‘礼’呢?不把礼让当作国家的律法,不去约束、规范人们的行为,还有多少人懂得‘礼’呢?”

  “是这个理!”乐歌应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想让君王把“礼”作为律法,以国家的力量去推而广之,用于约束、规范人们的行为。让人们懂得礼数,约束人们的不规范行为,推进人类早日走进文明。”

  “这是他的理想世界,没有看清现实!君王会答应他么?”乐歌叹息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