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57章 何为善人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?’你回答说‘有父兄在,应该先问一问父兄’,冉有问‘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?’你回答‘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’。我被弄糊涂了,敢再问个明白。先生说:冉有的性格总是退缩,所以我鼓励他;仲由的性格好勇,所以我约束他。”

  “呵呵呵!”乐歌听了,笑了起来。

  “乐伯伯?”曾参看着乐歌,不解地问道。

  “我记得孔鲤说过:他爹说话靠心情。在这里!是不是又是一个证明?当然!是以幼年时孔鲤的认识。或者说!在不了解你先生孔子的情况下,是不是这么回事呢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楞了一下,随即点头道:“是!乐伯伯!但是!我先生的出发点是好的!我先生的思想是一贯的!对人没有恶意!不是在忽悠人!”

  “对对对!不是在忽悠人!他是在因材施教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。不是坏蛋,而是良苦用心!好了吧!曾参!不能说你先生坏话,只要提及那么一下,你就跟我急!好好好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对于同一个问题,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而作了不同回答,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:因材施教。

  子畏于匡,颜渊后。子曰:“吾以女为死矣。”曰:“子在,回何敢死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,颜回是最后一个才逃出来的。先生说: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。颜回说:老师您还活着,我怎么敢死呢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解释道:“颜回的意思是:我还要服侍先生呢!”

  “哦?”

  曾参又解释道:“可以看出:颜回对孔子的敬仰,愿意生死追随。”

  “或者说!颜回的意思是:老师您还活着,我怎么敢死呢?老师您的学说思想还指望我传承下去呢!我哪里敢死呢?哪里能死呢?”

  “然!”曾参感激地应道。“谢谢!谢谢乐伯伯1”

  “呵呵呵!继续往下读。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间。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。”曰:“然则从之者与?”子曰:“弑父与君,亦不从也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解读道:“鲁国季氏的同族人季子然问先生:你的学生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?先生说:我以为你是问别人,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。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,如果这样不行,他宁肯辞职不干。现在仲由和冉求这两个人,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。季子然说: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?先生说:杀父亲、杀君主的事,他们是不会跟着干的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不解地问道。

  曾参解释道:“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,先生告诫冉求和子路: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,不要犯上作乱,如果季氏不听,就辞职不干。”

  “季子然是谁?”

  “鲁国三桓之一季氏的同族人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点头道:“他一定是怀疑孔子的学生跟季氏后面混,跟好学好、跟坏学坏吧?”

  “是!”曾参应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