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961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据说!司马牛可能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应道。

  曾参又道:“桓魋在宋国遭到当权者的打击,全家被迫出逃。司马牛逃到鲁国,拜先生为师,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兄长。所以!先生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,这是有针对性的。即:不忧不惧、问心无愧。”

  “哦?还有这回事?”

  “有!”

  “他为什么不说桓魋不是他的兄长呢?”乐歌不解地问道。

  “据说!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应道。

  “所以!先生回答司马牛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,即不忧不惧、问心无愧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应道:“原来你先生知道这些啊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

  “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司马牛忧曰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”子夏曰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”

  “什么意思?还是司马牛?”

  “是!还是司马牛!乐伯伯!”

  “解读一下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司马牛忧愁地说:别人都有兄弟,唯独我没有了。子夏说:我听说过:‘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’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,不出差错,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,天下人都这样相亲相爱,相敬如宾,如同自己的兄弟一般。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?”

  “原来!‘四海之内皆兄弟’的出处,是在这里啊!”乐歌感叹道。

  在社会上混,经常能够听到这句话,但他并不知道出处。今天他才知道:原来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那么?听司马牛这么说,他还真的是桓魋的兄弟了?他是间接承认了?或者!他在私下里承认了?这是一个公开的私密?”乐歌追问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答应道。

  子张问明:子曰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。先生说: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,都被你识破了;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,都被你承受住了,一切手段在你那里都行不通,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。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,在你那里都行不通,那你可以说算是很了不起的人了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点头道:“很有道理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:“先生说:一个人要做到不被人诽谤,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!”

  “有坏人存在,你就算认认真真做事都不行!唉!”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