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67章 曾子解读“子路篇”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”

  “呵呵呵!”乐歌笑道:“是直接点题么?”

  “也算是直接点题吧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乐歌道:“你先生的意思是:为官的首要是:以身作则、身先士卒、做先锋模范!是吧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“先生讲的是:勤劳和坚持!努力做别人效仿的榜样!”

  “嗯!好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仲弓为季氏宰,问政。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”曰:“焉知贤才而举之?”曰:“举尔所知。尔所不知,人其舍诸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,问先生怎样去管理政事。先生说:先管理好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,让他们各负其责,赦免他们的小过错。罢免无能之人,推举有贤才的来任职。仲弓又问:怎么知道谁是贤才,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?先生说:选拔你所知道的,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?你可以根据别人的荐说而去分辨啊?”

  “嗯!好!”乐歌应道。

  “谢谢乐伯伯!”曾参谢道。

  “进一步解读一下?”乐歌伸手示意了一下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答应道:“先生认为:为政之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……”

  “就是什么?”乐歌问。

  “就是发现人才、利用人才。单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,是永远不够的。”

  “那么?如何发现人才呢?”乐歌又问。

  曾参解释道:“先生说:发现人才有两种途径!一!自己发现。二!通过别人举荐!”

  “哦?好!”乐歌点头应道。

  “谢谢!谢谢乐伯伯!”曾参讨好一般地说道。

  “嗯!不用谢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子路曰:“卫君待子为政,子将奚先?”子曰:“必也正名乎!”子路曰:“有是哉,子之迂也!奚其正?”子曰:“野哉,由也!君子于其所不知,盖阙如也。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,事不成则礼乐不兴,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,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解读一下!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子路对先生说: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,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?先生说:首先必须正名分。子路说:有这样做的吗?您这样做是不是太迂腐了。为什么一定要先正名呢?先生说:仲由,你这人真是乡巴佬了啊!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,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。名分不正,没有一个职位、职务权力,别人就不信服你,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,说话不顺当合理,事情就办不成。事情办不成,礼乐也就不能兴盛。礼乐不能兴盛,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。刑罚不得当,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。所以,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,必须能够说得明白,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。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,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。”

  “‘名不正则言不顺’原来是出自这里啊?”乐歌惊讶地问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

  “进一步解释一下吧?为什么要先‘正名’?什么是正名?”乐歌问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回答道:“其实!就是要一个名分、职位。你要是没有一个职位,你是谁啊?别人就不会听你的。为什么要‘正名’,其实就是要权力。对方不给你权力,你说出来的话就没有人听从。没有人听从,你说出来的话又有什么用呢?是不是?乐伯伯?”

  “哦?原来是这么回事啊?”乐歌应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