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83章 深则厉浅则揭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中寄托了感慨和愁思。而荷蒉者能从击磬的声音中听出先生的心事,并且从《诗经》中引用诗句来劝先生。可见!荷蒉者不是平民,却是一位高士。他以涉水为喻,讥先生不知已而不止,不能适深浅之宜。他的意思是:无论社会很黑暗(深)也好,不太黑暗(浅)也好,都不该为之而奔走,因为这是徒劳无功的。”

  “不是!你理解错了!其实!人家是善意地劝说,叫你先生不要徒劳无功,不要做努力也不会有结果的劳动。乱世要是那么容易改变过来,就无需你来努力了。是这个意思。就跟过河一样,能撩起衣服就能趟过去,还不就过去了?是不是?”乐歌争辩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解释道:“对于当时的先生来说,他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点头道:“既然如此!你为何要把这一段编排在这里呢?这样!是很容易让人误解的!在你编排的《论语》里,你先生的思想差异很大,是很矛盾的。所以!流传下来后,是很容易给人带来误解的。”

  曾参看着乐歌,一脸地沮丧。说道:“我也不想这样!可是!子贡他们不同意。他们说!既然是《论语》,是记录先生的言行,就应该如实地记录先生曾经说过的话。这些话,是先生说的,是先生当时的思想。所以!他们都不愿意删除掉或者修改掉。我是不想编排进来,可我也没有办法啊?我作不了这个主。”

  “是因为子贡他们出了钱,愿意出钱来刻录、发行《论语》。所以!你没有办法。”

  “是!”曾参低头承认道。

  在乐歌面前,他不得不实话实说。不然!两人又要抬杠。

  “好了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子张曰:“书云:‘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’何谓也?”子曰:“何必高宗?古之人皆然。君薨,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子张说:《尚书》上说,‘高宗守丧,三年不谈政事。’为什么要这样做?先生说:不仅是高宗,古人都是这样。国君死了,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,听命于冢宰三年。”

  “进一步解释一下!”乐歌伸手示意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高宗:商王武宗。

  谅阴:古时天子守丧之称。

  薨:音hōng,周代时诸侯死称此。

  冢宰:官名,相当于后世的宰相。

  “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习俗,在《尚书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。对此,先生持肯定态度,即使国君,其父母去世了,也在继位后三年内不理政事,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了。”

  “你先生错误就错误在这里,一切都不考虑现实生活,只考虑周礼、古籍上的规定。唉!”乐歌叹道。

  “没有办法!没有规矩不成方圆!我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。”

  “这又是教条!规矩是人定的,是根据现实、实际情况定的。有些规定,早已时过境迁,而你先生却一定要教条!唉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不得不点头承认道:“我先生晚年的时候,已经认识到这个错误了!”

  “恐怕?你说的晚年,也是你先生快要死的时候吧?更确切地是说!是在你跟我们道家争辩的时候,你回去跟你先生说的时候,你先生才明白过来的吧?”乐歌一针见血地说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小声地应道。

  “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子曰:“上好礼,则民易使也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说:在上位的人喜好礼,百姓效仿之,民风纯朴。到那时,百姓就更容易管理了。”

  乐歌叹道:“那只是你先生的一厢情愿而已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