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17章 曾子讲的还是修身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说:‘绵蛮’叫着的黄鸟,它们栖息在山冈上。我的先生孔子说: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,难道人还不如一只鸟儿吗?”

  “好!”乐歌叫好道:“曾子!你写的内容,很通俗易懂!是啊!这么浅显的道理,怎么都不懂呢?不是不懂吧?是不愿意懂装着不懂吧?”

  “谢谢!谢谢乐伯伯!”曾子感谢道。然后!进一步解释道:“不仅仅如此!意思是!人心所向,世人是知道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恶的!京城为什么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呢?因为!那里有一个好的君王,大家都想看见君王。因为!在好君王的治理下,京城的治安特别好,那里是所有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地方。”

  “嗯!好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谢谢!谢谢乐伯伯!”曾子应道。

  《诗》云:“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!”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

  “解读一下!”乐歌伸手示意道。

  曾子解读道:“《诗经》上说:品德高尚的文王啊,为人光明磊落,做事始终庄重谨慎。做国君的,要做到仁爱;做臣子的,要做到恭敬;做子女的,要做到孝顺;做父亲的,要做到慈爱;与他人交往,要做到讲信用。”

  “好!”乐歌应道。“这里从君王讲起,各尽所责!君王有君王的责任担当,有自己的形象。做臣子的也要有臣子的样子、形象,也要尽自己的职责。做父母长辈的也一样,要有父母长辈的样子。做子女后代的也一样,要尽到自己的责任。还有!作为社会中的人,与人交往要讲信用。这是做人之本,社会之根本。还有!你是在解释你先生的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的关系吧?”

  “是!乐伯伯!就是这个意思!我们作为人,就要尽自己的责任,有所担当!只有我们各尽所能了,社会才不会乱。”曾子应道。

  “嗯!好!继续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子应道。

  《诗》云:“瞻彼淇澳,绿竹猗猗。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瑟兮僴兮,赫兮喧兮。有斐君子,终不可諠兮!”

  “解读一下!”乐歌要求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《诗经》说: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,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。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,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,不断切磋;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,反复琢磨。他庄重而开朗,仪表堂堂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,真是令人难忘啊!”

  “呵呵呵!”乐歌笑道:“曾子是一个诗人!啊!你写的文章多么地美妙啊!多么地有意境啊!”

  “谢谢乐伯伯!”曾子谦虚地说道:“我只是抄写、引用《诗经》而已!乐伯伯!惭愧了我?”

  “你还是在提及个人的修养、修炼!”

  “是!”曾子应道:“只有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,全民素质得到提高,社会才有救。”

  “这跟道家的‘化整为零’有异曲同工之妙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子应道:“我是从乐伯伯这里得来的,信手拿来用于先生孔子的学说思想了,用来完善先生的学说思想!只有把社会、国家先化整为零,再进行组合,才能把问题说清楚,才能让世人明白事理,明白人与社会、国家的关系,人与家庭、家族、他人之间的关系!”

  “好!”乐歌大声地叫好道。

  曾子继续往下读文:

  “如切如磋”者,道学也;“如琢如磨”者,自修也;“瑟兮諠兮”者,恂栗也;“赫兮喧兮”者,威仪也;“有斐君子,终不可諠兮”者,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。

  “解读一下!”乐歌示意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