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零五章 大明的教育体系_重铸刚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占。

  使得大明朝廷在各地设立的学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,各地儒学的学生越来越少,质量也是参差不齐,教师不管是人数还是教学水平都是大幅度下降,有些地方更是已经名存实亡了。

  即便是大明的最高学府,南北两京的国子监也不负之前的盛况。

  这就造成地方上水平高的读书人更愿意去私立书院读书,这对于大明朝的影响是极坏的,就像那东林书院就是因此而兴起的。

  更重要的是地方大部分学校原本必学的科目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

  原本大明县学以上的学校,都要学习》中的一经以及礼(礼仪)、乐(音乐)、射(射箭)、御(骑马)、书(书法)、数(算术。

  但是现在呢?大明的大多数学生们仅仅只是学习》,其他的不屑一顾。

  不过这倒是对于最低层次的社学影响倒是不大,毕竟社学运营的资金来源多样,三成由地方官府的拨款,大明中央政府付出的并。

  不算多,只占到了三成,其余的有学田、地方士绅的“捐赠”组成,再加上社学的花费并不大。

  再加上之前的几位大明皇帝对社学为颇为重视,大明社学的数量一直在增加。

  朱由检待看明白大明教育制度的问题,随即也就开始了整顿,第一步就是将这些学校全部收归中央管理,地方上的负责教育的官员全部由礼部和地方双层管理。

  第二,整顿各级学正、教谕、提学官、各级学校的老师,大规模的处理一批不合格的官员、教师,重新招募一批教师。同时对现在的学生进行考试,将不合格的学生全部剔除。

  第三,对各级学校进行翻新,扩建。

  第四,重新招募学生,尤其是社学更是如此,不区分是否聪明伶俐,只要百姓愿意,就让他们进入社学识字念书。

  朱由检直接通过圣旨改变地方学校所教授的课程,尤其是强制性加强算学的学习,其中的四科看各地方学校的条件,但至少也要修一科。还增设了法学。

  社学的科目更是经过巨大的变化,不再学习之前朝廷强制要求的高难度书籍,仅仅是学习《千字文》《社学算学》等启蒙知识。

  第六,大规模加强了原本在各学校就存在的考试,》、算学、选修科目、法学占相同的比重,改之前的三年一大考位一年一大考,一旦三次考试被定为丁,直接开除出校,永不录用。

  第七,在地方上大规模加大对医学、武学、阴阳学的支持力度,尤其是医学。

  同时朱由检还让少府成立了一个书籍印刷、售卖的商行,各级学校所需要的书籍均由朝廷直接提供,达到了彻底的标准化,使书籍掌握在朝廷手里,还大规模的降低了书籍的价格,减少朝廷支出。

  到了崇,大明的所有者学校已经整顿完毕。

  在朱由检的全力支持下,礼部尚书温体仁也是极为振奋,对此事也是极为上心。

  在君臣二人的努力之下,崇祯朝大明的教育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崇整顿完成之后发展也丝毫不停。

  到崇祯八年年底统计之时,全国共有社学一万一千所,有学生一百余万人,可惜到了这个时候一所社学中可能仅仅有十数套书籍。

  全国1503个县已经做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县学,共有一千六百所县学,有学生十万人。

  全国213个府州有州、府学达到所之多,有学生两万人。

  南北两座国子监的监生都超过人。

  全国各级学校的学生有一百二十万人。

  现在学校的数量已经不少了,问题已经是教师的数量不够,学生的数量不够。

  即便是现在这么多学校、学生每年朝廷的支出都有一千万石粮食,相当于四百万两白银。

  想要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时间,等朝廷什么时候再有钱了才能继续推行下去了,现在朝廷的压力已经很大了。

  但不管将来如何,现在对于这十年大明教育的大发展,朱由检还是极为满意的。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