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二章辛宝群家_四合院之激荡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米的都没有,因为越大越废柴火。

  辛宝群见他盯着火炕看了好几眼,笑道:“家里几个娃娃冬天喜欢窝在我屋里玩,索性把这一排砌满了。”

  “不过,这看着是一张炕,其实是南北两张。老炕是贴前窗砌的南炕,北炕是孩子多起来后,补砌的。南北开了两个炕洞,分开烧。”吕俊鹏恍然大悟。

  这会刚入冬月,寒气不重,没有烧炕。辛宝群招呼吕俊鹏做到饭桌前,端来大瓷碗为两人沏了一碗茶。不过茶水里泡的不是高碎茶沫,而是农村自制的白茅根。

  白茅根,嚼着吃,有股淡淡的甜味。泡水,甜味就更淡了。不过这东西算是一种中药材,有凉血止血、清热生津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吕俊鹏喝了半碗,勉强品出了一丝极淡的甜味,感觉还不错。

  辛宝群家里,儿子儿媳都算壮劳力,可能是在生产队忙什么杂活,不在家,老伴带着几个孙子孙女在院里晒暖兼玩耍。农村孩子怕生,见辛宝群带了生人进来,躲在院里不敢往屋里凑。

  辛宝群给吕俊鹏摆好茶,走出堂屋和老伴说了几句,让最大的孙子跑出去找父母传口信,剩下的孩子大带小继续玩。老伴打水净手进了东侧小厨房,开始忙活午饭。

  吕俊鹏自坐在屋里,四下打量。

  他前几天在前进公社各大队跑来跑去,进过几户社员的家。辛宝群虽然是大队书记,房子用料摆设和普通社员家没多大区别,都是土坯泥墙,屋里是泥地,火炕也都是土坯砌的。

  当然,辛宝群家,各种家什也很齐全。炕上铺着整齐的高粱秸秆垫席,高粱秸秆垫席上是铺着一层光滑的深黄色芦苇席。火炕四周还竖着一圈旧芦苇席,钉在泥墙上,免得人靠到墙上时蹭一身泥灰。

  堂屋里里外外,靠墙倚放着一些家什:铁锹、撅头、斧头、砍柴刀等,只是把柄略显粗糙,显然是自制。

  在六十年代的农村,不破不烂家什齐全,已经算殷实了。

  想想也可以理解,辛宝群上头没有老人需要赡养,自己又是大队书记,每天满工分,相当于一个壮劳力。两个儿子都是二十多岁的壮劳力,儿媳妇也一样。只有老伴不出工,在家照看孙子孙女。

  等于五个壮劳力,养老伴加五个孙子孙女。就算辛宝群没做大队书记,也是标准的殷实人家。

  辛宝群安排一通,回堂屋陪吕俊鹏说话。这会已经过了十二点,生产队那边也下工了,辛宝群大孙子跑出去没多久,他大儿媳就带着大孙子回了院,净手去厨房帮忙。

  两三分钟后,辛宝群的大儿子提着一小刀腊肉回了院,也没伸头,直接提着肉进了厨房,忙着清洗沥干。

  辛宝群笑道:“前几天二队又打了两只狍子,但制成腊肉少说也得半个月,赶不上这次交易,但不影响吃。”

  “刚巧今个您到这。我琢磨,这腊肉虽然还没制成,但和成品腊肉味道也差不太多了。特意让大小子去老食堂割了一条,请您品品味道。”

  吕俊鹏微笑点头,其实心里有点尬。因为他刚隔着敞着的堂屋门,看到了辛宝群大儿子拎回来的那条腊肉,宽度只有普通腊肉条的三分之一,顶多半斤重。

  辛宝群家,六个大人五个孩子,再加上自己这个客人,半斤腊肉--。

  农村毕竟刚经历彡年灾害,可能是穷怕了,不舍得多用肉。吕俊鹏暗暗决定,菜上来只吃菜不吃肉,辛宝群再劝,自己就吃一块小肉丁意思下拉倒,反正自己不缺荤腥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