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417章 至今思武宗_大明武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过的州县不少,但真正有意义的也就几处,由南向北算,首先是沧州,沧州是大城,距离长芦盐场不远,无论是城池规模还是积储的粮草,都可以提供大军驻扎。

  此处更是河间府的中点,大军到这里,距离下个目标还远,又离开了山东地方,如果半途击之,成功的把握很大。

  但这一处对赵家军没有意义,以赵家军的行军速度和后勤供给,随身携带三日干粮行进,即便受挫,也可以从容回转,再说了,就地筹措粮草也足以应付一两日。

  再向北进,则是天津,这是真正的要害,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,他是京城的海上门户,也是南来大队人马的必经之地,可以说是咽喉处所。

  对于赵家军来说,天津距离蓟镇和京城足够近,距离山东足够远,在那里会有粮道被截断的风险,后路被断,然后还有大军夹击的压力,更不要说在这个季节海上封冻,赵家军最能依仗的海上支援也不存在了。

  而天津这边是漕粮入京前的最后一处中转枢纽,又担负着供应蓟镇和山海关附近给养的重任,这边积储的粮草军资也是堆积如山,楸握了这边,就可以从容对京城发动攻击,京师已经没什么地利可言了。

  自从赵家军炮轰京师之后,按照和谈条约,这天津就成了不设防的城市,里面没有明军驻扎,完全是民管自治,实际上是由云山行系统掌控,虽然有几百武装护卫在,可维持治安容易,保卫城池却不可能,再精锐的几百人马,也没办法挡住大明成千上万的大军。

  所以很多人都把天津的安危动向看成信号,什么时候大明要出兵夺取,什么时候大战开打,京师得失更多是象征意义,天津攻防才是最要紧的。

  知兵的人都有这个判断,不过让所有盯紧天津的人都很失望,大明始终没有用兵,赵家军也好整以暇的不动。

  要知道在北直隶几处,朝廷还是能动员十余万的大军,其中能称得上精锐的万把,怎么也算得上能战,这支力量在赵家军面前或许算不得什么,但拿下天津制造麻烦还是足够的,不过官军不动,官军没有任何的动向。

  目前消息灵通人士所知道的,只有逃兵不断,但各处坐视不理,比起以往这种局面好些的是,若有乱兵想要劫掠地方,想要胡作非为,朝廷和官府立刻能组织起镇压的力量,难道大明就这么认了,难道就打算要降了?

  可如果要投降,那为何现在还迟迟不动,崇祯皇帝那是个愣头青,诸位阁老呢?这些沉浮宦海的老油子难道不知道这个?

  实际上大明兵马还在调动,而且还在抽调各处的精锐勤王,孙承宗和王在晋毕竟亲自统领过大军,知道单纯的堆积人数无用,那只是消耗更多的粮饷,带来更多的混乱,但那些武将所属的亲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