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938章 曾子解读“泰伯篇”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两人稍作休息,然后继续研讨“泰伯篇”。

  在乐歌的要求下,曾参只得说了起来。

  “乐伯伯!‘泰伯篇’主要讲的是礼让!能者居之!”

  “礼让?能者居之?”

  “只有礼让,把职位让出来给能够胜任的人,社会才能得到很好地治理。难道不是?乐伯伯?”

  “你是反对周制的承袭制度了?”乐歌问道。

  “没有!没有!”曾参看着乐歌,摆手道。

  “不可以啊!”乐歌提醒道:“你要是这么编排的话?你的《论语》可能就是禁`书了!可能就无法公开发行!知道么?”

  “这个?”

  “好了!你先往下读吧?我看看你都编排了哪里内容在里面?看看会不会成为禁`书!你?唉!”乐歌叹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先念给乐伯伯听,听听乐伯伯的意见,回头再作增减。”曾参应道。

  “好!”

  子曰:“泰伯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。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说: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,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。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,想传位给季历,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。古公亶父死,泰伯不回来奔丧,后来又断发文身,表示终身不返,把君位让给了季历,季历传给姬昌,即周文王。武王时,灭了殷商,统一了天下。泰伯把王位让给季历,就这一事件,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。如果没有泰伯的让位,就没有周的文明!”

  “哦?”乐歌道。

  对于这些历史,他哪里知道?要不是曾参解读,他是根本不知道的。

  “本来!按照惯例,承袭爵位的人是长子,也就是泰伯。可泰伯也觉得侄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有圣德,所以就不想承袭爵位了,就躲了起来。只有他和老二都躲了起来不承袭爵位,其父就可以把爵位传承给老三季历。季历,也就是姬昌的父亲。这样!侄儿姬昌就可以顺利地承袭爵位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这不?后来周武王灭了殷商,统一了天下,才有了现在的周朝,有了曾经的鼎盛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应和道。

  “所以!我这篇‘泰伯篇’,讲的就是礼让、能者居之,才能让社会好起来,早日结束乱世。”

  乐歌点头道:“你往下读吧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了一声,继续往下读。

  正如曾参说的那样:后面的内容都是禅让、让贤事例。而且!都是因此而把国家从乱治理到好的事例。另外!还有一些反面教材。也就是!那些不愿意让位的天子、君王、权力者,最后如何让一个国家衰落甚至灭亡。

  听了曾参的解读,乐歌摇头道:“这些内容都得删除!不然!你辛苦编排的《论语》就可能成为禁`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