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62章 曾子谈表里如一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成是谁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回答道:“棘子成是卫国大夫,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。所以!子贡称呼他为夫子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点点头。“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哀公问于有若曰:“年饥,用不足,如之何?”有若对曰:“盍彻乎?”曰:“二,吾犹不足,如之何其彻也?”对曰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鲁哀公问有若说:遭了饥荒,国家用度困难,怎么办?有若回答说:为什么不实行彻法,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?哀公说:现在抽十分之二,我还不够,怎么能实行彻法呢?有若说:如果百姓的用度够,您怎么会不够呢?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,您怎么又会够呢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不解地问道。

 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:“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,解决的办法不是继续收取赋税,而是减税。还有!贵族们也应该减少用度,不要再奢侈生活。民不聊生,没有了人民这个基础,哪里来的贵族的享乐?”

  “什么是彻法?”乐歌又问。

  曾参解释道:“彻,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。一般是:抽取十分之二的税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应该以人民为重,而不是以自己的生活享受为重。没有人民的赋税,哪里来的贵族、君王的奢侈生活?是这个意思。”

  “哦?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子张问崇德辨惑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徙义,崇德也。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‘诚不以富,亦祗以异。’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曾参解读道:“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解除迷惑的能力。先生说:以忠信为主,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,持之以恒,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。不能这样: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,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。既要他活,又要他死,这就是迷惑。正如《诗》所说的:‘即使不是嫌贫爱富,也是喜新厌旧。’是立场不坚定,不能持恒的缘故!”

  “什么意思?我没有听懂?”乐歌追问道。

 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:“先生讲的主要是: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。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、仁义的原则去办事,要持之以恒。否则,感情用事,就会陷于迷惑之中。”

  “哦?”

  曾参又解释道:“主要讲的是一个‘恒’字!要持之以恒,不可见异思迁!”

  “哦?‘诚不以富,亦祗以异’是什么意思?《诗经》里面的内容?”

  曾参回答道:“这是《诗经·小雅·我行其野》篇的最后两句。是写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。”

  “哦?”乐歌惭愧地应了一声。

  心想:曾参这个书呆子还真的读了不少书啊!问他什么他都知道。遗憾地是:记忆力很好,思维能力有限,死记硬背而已!

  见曾参看着自己,只得说道:“继续往下读?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”公曰:“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