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27章 何谓君子儒_孔门学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对子夏说:你要做具有君子素质的儒,不要做具有小人素质那样的儒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释道:“先生要求子夏做君子儒,不要做小人儒。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在于内在具备的素质的不同!儒是给人的外在形象!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?是要看一个人内在具备的素质!一个人有没有仁德!懂不懂得礼制等等!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可以包装的,而内在的本质却是无法改变地!”

  “什么是儒?”乐歌问。

  “这个?”曾参为难了一下,说道:“儒的本意即柔,指读书人。指:具有读书人风度的、有较高素质的那一类人!”娃

  “这就是儒?”乐歌追问道。

  曾参楞了一下,解释道:“儒:以前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。现在不是!现在是指地位低微的读书人。”

  “嗯!继续往下读!”乐歌应道。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答应道。

  子游为武城宰。子曰:“女得人焉尔乎?”曰:“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尝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子游做了鲁国的武城的长官。先生说: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?有没有发现人才?子游回答说: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,从来不走邪路,规规矩矩地,没有公事他从来不到我的屋子里来。这样的人算不算人才?”

  “你先生是怎么回答的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看着乐歌,回答道:“澹台灭明:姓澹台名灭明,字子羽,武城人。先生听说后,收了他做学生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先生极为重视人才、发现人才和提拔人才。”

  “哦?好!继续往下读!”

  “是!乐伯伯!”曾参应道。

  子曰:“孟之反不伐,奔而殿,将入门,策其马,曰:非敢后也,马不进也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应道:“先生说:鲁国大夫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。公元前484年,鲁国与齐国打仗。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,孟之反留在最后掩护全军进城。在快进城门的时候,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,‘不是我敢于殿后,是马跑得不快。’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给予了孟之反高度评价,认为:不居功,勇于奉献的精神,是做人的美德,值得我们去学习!”

  乐歌点了点头,应道:“哦!”

  曾参继续往下面读:

  子曰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乐歌问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说:如果没有像卫国大夫祝鮀那样的口才,就要有像宋国的公子朝那样的美貌。如果这两样都不具备,那么!要想在今天的社会上立足下来,就比较艰难了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什么意思?”乐歌追问道。

  曾参解读道:“先生感叹世道的变坏、变乱!”

  “这个我知道!可这祝鮀、宋朝是什么人?”

  曾参解释道:“祝鮀:鮀(音tuó),字子鱼。卫国大夫,有口才,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。宋朝:宋国的公子朝。他因貌美而招来世人喜欢,都愿意与他亲近。据说!与南子的关系很好。”

  “南子?”

  “传闻而已!不可乱说的!”曾参申明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j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